四十年前,就是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最有名的就是“万元户”了。如果谁家能有一万存款,那就是远近闻名,十里八乡都晓得的大人物。

但是,现在的一万块钱,可能就是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甚至有些人一个月的开销,都不止一万块钱。

对比当时和现在,那时候的月工资收入40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购买力的比较

其实单独的比较购买力,可能并不适合。因为四十年前,有的物品价格极低,有的物品价格反而比现在的要高。

像粮食、蔬菜、油盐之类的物价,可能只有现在的十几分之一。

而房价可能只有现在的百分之一。

但是,像当时的一些奢侈品,电视、大哥大,传呼机等,价格反而比现在的要高很多。

所以,最好的比较,就是生活开销。

家里有个伯伯,年轻的时候是在单位工作。他就经常会说,当时一个月40块钱的工资,就可以养活一家三口了。

大家可以计算一下,现在要养活一家三口,需要多少钱?

有的人可能会说要4000,也有人可能会说要1万以上。我们考虑到,当时生活物质水平比较低下,如果换算成同样的生活条件。那时候的40元工资,至少也是在现在的4000元以上。

这其中的购买力,可能就会相差一百倍以上。

所以,四十年前,就是八十年代,那时候普通工人月收入40块钱。如果换算成购买力,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4000块钱左右。

很多人会担心,会不会再过二三十年,我们手里的钱也会迅速贬值?到时候辛辛苦苦存的几十万,会不会只有几万块钱的购买力?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请放心,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1 . 时代不一样

八十年代属于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代,改革开放。

那个时候国家由封闭走向开放,各行各业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社会各种产业蓬勃发展,其中经济GDP数据,那都是一年翻一倍的在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肯定会特别的高。这个不用怀疑的,遍地是钱的年代,也就造成了钱不当钱用。

但是,现在的时代背景不同了。我国已经从发展中国家,慢慢地踏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经济水平,保持稳定的发展。以后,都不会再出现改革开放时期,那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 . 银行存款利息越来越低,也表明通货膨胀率越来越低

其实很多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越是发达国家,银行存款的利息就越低。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甚至为零,为负数。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往往存款利息都比较高。

为什么存款利息高?因为国内通货膨胀率很高,国家为了保证民众财富不至于过度贬值,只能采取提高存款利息的方式。

大家可以看下我们国家,在十几二十年前,存款的利息特别高。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曾经高达10.0%以上。

但是现在呢,央行基准利率只有1.5%。存款的利息,几乎每年都在降低。虽然储户拿到的利息钱少了,但是也在表明社会通货膨胀率在越来越低。

以后的钱贬值的速度会越来越低,钱会越来越值钱。

现在的100万是大钱,等过了十几二十年后,同样还是一笔大钱。

所以,对于通货膨胀,对于钱会贬值,大家可以放宽心,不必过于担忧。

有球友说:

1982年我参加工作,工资36块5,记得很清楚。看着三张大团结,心里挺高兴的。这是我们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是,也不是十分宽裕。

那一年,我和我的同事到镇里去学习,我的同事是一位民办教师。中午,找一个小饭馆吃饭,点了四个小菜,要了四瓶啤酒,两碗肉丝面条,一共花了六元钱。我的那位同事,要付钱,我坚决不同意,毕竟我的工资比他的高。但是心里也挺心疼的,一顿便饭,花钱一个月工资的1/6,觉得饭馆的饭菜太贵了。

40元钱能买些什么?一般的小工人也就是40元钱,如果没有什么事儿,吃饭是没问题的。

80年代虽然粮食不紧张,但国家还是供应的,城镇居民也就是吃商品粮的,一袋面粉18块6。下余的21块4,就是日常生活的开支。食盐,火柴,酱油,醋,食用油,点灯的煤油(或者电费),就这几项十元不够。假如是十元钱,还剩余11块4,如果要改善生活,吃点儿肉,喝点儿酒,就剩余不多少钱了。如果遇到亲朋好友有事儿,需要随礼,如果要到县里学习。恐怕就要紧张啦。

80年代的物价还算低。

火柴2分,食盐每市斤一毛多一点,酱油醋一毛多一市斤,煤六分钱一斤,电费一个月两三块,食用油比较贵点,每市斤一元多一点。萝卜白菜两三分一斤,猪肉7、8毛1市斤。这样低廉的物价,尽管4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肯定没问题。

40年代前是80年代,农村都好一点了,土地基本包产到户,市场也开放搞活。农村农副产品,粮食等,都可以随时变成钱。有许多闲散的劳动力也可以打零工,那时的小工一块多钱一天,一个月也能挣三四十元。

我叔父们做小生意,特别是父亲每月能挣二三百元,我每月将自己的36块5交给父亲,父亲不屑一顾,对我说,三十多块钱儿,拿着零花吧。这样我的生活才好过一点。

80年代后,到90年代,全国工资经过三次调整,到了1990年,我的工资是一百一十多元。

110元,也只能够生活的零星开支。那时已成家立业,和父亲经济脱钩,生活变得极其艰难。我们一家人用110元过日子,肯定要精打细算。好在妻子和孩子有责任田,吃没问题,妻子喂了猪和羊,每年也能卖几百元,生活还是温饱的。

现在老师的工资还算可以,每月几千元钱,如果这几千元像80年代那样完全用于生活,肯定生活很好。

工资高了,麻烦事儿来了,买房买车,儿女婚事,这些费用每一个都是天文数字。尽管几千元,也只是温饱问题。

有的人说那时的工资低,心里一定很难过。其实不是这样,那时的幸福指数很高的。

那时人与人竞争不激烈,社会竞争也不激烈。能吃饱肚子,而且能完全吃上白面,觉得很满足。没有职称评定,同事关系很好,同事与领导的关系也很好,没有那么多闹心的事儿。

现在工资尽管很高,但同样和80年代一样吃饱饭,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差别的是工作量大了,老师之间的关系微妙了,与领导的关系微妙了,与学生的关系难搞了,与家长的矛盾多了。觉得真不如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