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很多学校都会有家长写信介绍孩子的环节,当然也有一些学校没有,即便没有,我认为你也应该让老师知道孩子的基本情况。

这叫信息共享,降低沟通壁垒,大家的认知在一个共识上,才好合作。

那怎么写呢?有三点:

第一,平时谁在管孩子

平时家里谁负责接送,谁负责辅导作业,谁会在孩子有状况、学校需要时第一时间赶到学校。

这些是一个基本,让老师知道该联系谁,作业问题该找谁聊,什么时间联系合适。

第二,讲孩子的情况

遵循一点,只说实话,不贴标签。

绝大多数家长怕孩子在老师那儿吃瘪,只说优点不说缺点。这完全没必要,人家老师又不傻,日子一长就能看出来。

但是我们也不要贴标签,说我孩子脾气不好,老怼人,这不行。而是讲讲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表现,不添油加醋。

比如,相对跟大家一起玩玩具,我孩子更喜欢自己探索,等ta准备好了,会去试探跟别人一起玩。而不是说我孩子比较独,不爱分享不会融入集体,这样的标签会让老师对孩子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而描述具体情境下的具体行为,则让老师明白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没有了偏见。我们自己也要改换说话方式,那么我们对于孩子的偏见就不在了。

按照这个原则,讲孩子生活、习惯、学习情况、健康状况等都可以这么说。

第三,讲一下自己的预期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学校有好的发展,当个班干部之类的。

但是我们不能直接说,我希望孩子当班长,希望老师如何管孩子,而要说我们为学校生活都做过什么准备。

比如我们识字多少,读过什么书,上过什么样的课程,在某些场合可以担任什么样的班级任务。

举个例子,孩子学了3年舞蹈,在节目表演上可以贡献一个节目。有绘画功底,可以帮助班级做黑板报。在家里经常劳动,相信会搞好班级卫生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暗示了,老师清楚孩子的特长,孩子可以做什么,心里就大概有个谱了,以后会给孩子机会,但是抓不抓得住,就看孩子敢不敢上了。

最后呢,家长还可以写写自己,写一下自己能为学校提供什么资源,这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加分项。

现在很多学校讲究特色办学,但是特色光靠学校是不能完善的,这就需要社会力量。

如果你能提供一些班级孩子的实践机会,比如你是牙医,孩子可以去你诊所接受牙齿健康科普,你是农民可以教孩子种花生,你是拍电影的可以走进课堂给孩子讲讲是怎么回事等等,这样的资源特别受孩子和老师欢迎。

如果有,非常好,写一写。

如果没有,别灰心,可以写一写自己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在这些时间去帮助班级做点事。做不做,老师用不用得到,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可以写”——你懂我意思——表达了你热忱,有心非常重要。

做到这点就可以了。

好了,就这几点。最好呢,列成条条,清晰明了,也为老师节省时间,不然密密麻麻都是字,谁也没耐心看。

你看,我们以上说的几点,都表达了你跟老师合作的意愿——你是在陈述信息,愿意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和老师一起服务好孩子。同时,在字里行间,把老师导向积极的一面。

其实内容还是那些内容,不一样的是表达方式。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阅读。

我是在育儿中修行的丽丽,关注我,咱们一起进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