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外市场,之前写了一篇《为什么各家基金公司抢着报纳斯达克100指数?》,有粉丝后台私信问起中资美元债的事,其实想聊这个已经很久了,正好展开讲讲。

因为理财净值化转型造成的波动、基金缺乏持续的赚钱效应,而保险销售的受众比较有限,所以银行端其实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寻找不同的投资标的,补财富业务的中收(存款虽然能够完成AUM指标,但是中收指标还是只能靠代销)。
目前看来,挂钩中证500的大雪球、小雪球理财,以及混合估值、摊余成本法理财,算是收益过得去、客诉也能较好规避的,走通了的两个产品形式。
另外,银行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力推的,就是中资美元债的专户。
逻辑也非常简单:随着美联储的持续加息,海外债券收益率持续走高,我们就拿现在来说,满市场都是5%以上的中资美元债,举两个例子,比如截至3月末的估值来看,交通银行的AT1(一级资本债)中资美元债到期收益率6.73%,杭州钱塘新区建设投资这种城投公司,收益率7.96%,实际的信用风险都可控,看起来不买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但是,如果真是免费的午餐,怎么还会有大量的投资机会轮得到你?(no offense,韭韭们)
所以,一定有潜在的风险或者成本,是值得关注的。
先说结论,中资美元债相关的产品该不该买?分三类人:
第一,如果你长期拿着美元头寸。比如是做外贸进出口的,账上常年趴着收汇的美元,也需要美元支付结算,不准备全部结汇成人民币的,亦或是小孩准备未来出国留学,每年都购买点美元放账户里的。那么,确实可以考虑参与中资美元债的产品,等于是把美元现金转成美元债产品。
第二,你对汇率有认知。如果你手上没有美元,长期拿的都是人民币,准备用人民币买美元债产品。但是你自己对汇率研究的比较深,愿意承担汇率波动,那么,也可以考虑参与。
第三,你仅仅是看上中资美元债的高收益率。如果你手上没有美元,长期拿的都是人民币,不懂汇率,仅仅是看重美元债目前的高收益率,准备吃境内外价差,按照买人民币债券产品的逻辑,去买美元债产品。那么,建议谋定而后动,因为后面会讲到,汇率波动的风险,有可能得不偿失。
本人针对的对象:准备卖中资美元债产品的投资顾问们,以及准备买产品的朋友。
…………………………………………..
分以下几个部分,大白话简单讲讲。
1、什么是中资美元债?(为啥境内企业要去境外发债)
2、为什么中资美元债收益率这么高?(哪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当你买了中资美元债的产品后,管理人会怎么操作?(用人民币买了之后,钱怎么出入境的)
4、为什么汇率波动是中资美元债产品的核心风险?(为什么可能最后没踩雷,但确亏了钱)
5、什么是锁汇成本?(如何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6、你就说吧,现在能不能买?(哪些人可以买,什么时候买?)
1、什么是中资美元债?(为啥境内企业要去境外发债)
中资美元债,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中)企业(资),去海外发行的债券,募集到的资金都是美元。
为什么这些中国企业要去海外募资?简单来讲,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很多房地产公司、城投公司,按照国内的要求,已经没法继续大规模发债了,特别是房地产公司,16年底房住不炒后,国内发债的条件收紧(直到最近才开始放松),只能去海外募资,所以现在存量的中资美元债里,最大头的是房地产公司,其次是城投,再次是金融企业。
第二,很多公司,确实有募集美元的需求,进行海外投资,这是前些年,中资出海,扩大境外投资,买买买时候的逻辑,因为境内的资本管制,人民币直接兑换美元出海投资不是常规路径,如果要进行境外投资,最方便的当然就是境外直接发债。对很多金融机构而言也是,在境外发展业务,就得发AT1债、普通金融债募美元,然后做海外的业务。
第三,21年7月前,美元处于持续的降息周期,海外利率低(按照央行的说法,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要维持在170bps以上,才是舒服的空间),所以,简单线性外推,海外发债的成本,理论上要比国内长期低170bps以上才对。
所以,其实中资美元债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实际,发债的都是中国的机构,买债的大头也是中资的机构,以及部分看好国内债券市场,又不想换汇进入国内市场的海外资管机构。
2、为什么中资美元债收益率这么高?(哪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这个问题,应该进一步,扩展为,为什么中资美元债现在的收益率这么高?
这里,就涉及一只中资美元债的收益率,到底是那几部分构成的,理论上,应该是四部分:
第一,无风险利率。也就是同期限的美国国债收益率。这个和国内的债券收益率一样,所有债券的收益率,都依附于无风险收益率,也就是国债收益率,在国债收益率的基础上加点,现在2年期美元国债收益率在3.84%左右,那么其他所有2年期的美国企业债也好,2年期的中资美元债也好,收益率肯定都要在3.84%以上。同理,3月初2年期美债收益率超过5%的时候,所有2年期美元相关债券的收益率都要在5%以上。

第二,境内外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可以参考A、H同时上市的企业的股价。一个游乐场,一定是玩的人越多,越热闹,比如我们这些年来,最熟悉不过的,同一个上市公司,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但是在港股的股价和估值,要远远低于A股,常年存在在港股折价的问题,这就是流动性导致的,比如很多城商行在港股上市,常年的全天交易量都是:“零”,那么意味着我买了你的股票,我想卖的时候,没人买,那就只能折价卖出。
中资美元债的逻辑也是一样的,同样的一个县级城投,在国内,有银行自营、理财子、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财务公司、券商自营、券商资管、信托计划买,但是在境外,不好意思,海外资管机构才不知道县级城投是啥玩意儿,而海外能买的中资买方也就这么几家,就会导致,虽然同一个主体,在海外发的中资美元债就是有流动性折价,收益率就是要比国内发行的债券高。
第三,汇率风险。汇率风险,针对的是境内的中资机构,出去买中资美元债,汇率是双向波动的,我们后面详细展开,就是有可能汇率会导致买方多赚钱,也可能导致买方多亏钱,但是买债券的人本来就是图的一个安稳,因为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发债的主体就得为这种不确定性买单,那么中资美元债,相较于国内发行的债券,就得为潜在的汇率波动风险,再折价,收益率就还得再上一点。
第四,信用风险。这个就很简单了,企业的风险越大,当然就会比无风险利率高越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企业发行的中资美元债的收益率,就是以美债收益率为锚,信用风险先加点,然后因为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分别折价,收益率就得加点。
举个例子,现在2年期美债收益率是3.85%,而2年期的中国国债是2.4%,中间价差是1.45%,那么同一个企业发行的中资美元债、国内债券,就首先得有1.45%的价差。
然后如果两者的信用风险一样的话,中资美元债的流动性风险导致的折价要加点0.5%,潜在汇率风险导致的折价要加点0.5%,那么加总就是2.45%的价差(1.45%+0.5%+0.5%),如果这个企业在国内发行的2年期公司债利率是3.5%,那么他对应的中资美元债的发行利率或者估值,理论上应该在5.95%(3.5%+2.45%)。(以上均是为了直白解释,不严谨的说法)
3、当你买了中资美元债的产品后,管理人会怎么操作?(用人民币买了之后,钱怎么出入境的)
简单讲讲这块,我们以中资美元债的专户为例。
如果是理财经理朋友们,大家会发现,管理人发给你的中资美元债专户产品单页,往往有两个版本:人民币份额,美元份额。(包括你买QDII公募,你也会发现很多产品,会括弧,人民币或美元,这就是不同币种购买的不同份额,今年以来,人民币份额、美元份额的收益差距巨大,这都是汇率造成的,后面会讲到)
也就是说,前者是用人民币购买,后者使用美元购买。用美元直接购买的,就相对简单。
如果是用人民币购买,就需要管理人在募集完资金后,利用QDII额度先进行购汇,把募集的人民币换成美元,这里发生了第一次,和汇率有关的点。
然后拿到美元之后,就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或者通过境外结构化票据等形式,买入中资美元债。
最后,在产品到期后,收到中资美元债的本金和利息,到手一大笔美元,因为客户买入的时候是给的人民币,管理人就需要把收到的美元,再做一次结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这里发生了第二次,和汇率有关的点。
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就和这两次分别的购汇、结汇有关。
4、为什么汇率波动是中资美元债产品的核心风险?(为什么可能最后没踩雷,但确亏了钱)
前面我们讲到,在目前美国的国债收益率超过中国国债的情况下,考虑到流动性折价、汇率风险折价,中资美元债的绝对收益率很高,如果买入,持有到期,中间不发生信用风险的话,看起来很香。
并且,现在管理人会告诉你,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在即,中长期看,美债的收益率还要下行,这就意味着,你现在买入债券类产品,不仅仅绝对收益很高,而且大概率可以吃到资本利得(中资美元债的收益率,跟随美债收益率的下行而下行)。
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之前表舅在微博上也提到过(下图),一个很多人引用的数据。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这场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其实是汇率波动的风险。
也就是,我们上面一点提到的,在分别的购汇、结汇的过程中,出现的汇率风险。
具体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现在汇率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6.88,你是一名大佬,现在手里有6880万人民币,去买了一只主投中资美元债的一对一专户产品(就你一个人),基金公司用qdii额度,先把这6880万,换成1000万美元,买入市值1000万美元的中资美元债,假设一共10只债券,全部都是1年后到期,平均到期收益率5%,那么一年后管理人可以连本带息,拿到1050万的美元。
但是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6.4的汇率(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假设,为了说明问题,实际按照目前锁汇成本倒推,目前远期外汇市场纳入的预期是,一年后USD/CNH在6.738左右)。
这时候,那么管理人拿到的1050万美元(不考虑管理费、投顾费等等,实际这些费用至少1-2%),这时候换回的人民币等值于6720万(1050万美元*6.4的汇率),比初期投入的本金6880万,还少了160万,还亏钱了。
上面这个略极端的例子,就是说明,如果你是拿人民币去投资中资美元债产品,那么除了产品本身的收益率以外,你还必须考虑买入产品、产品到期,这两个时间节点的汇率变化,如果这一段时间,人民币大幅升值,你就可能少赚、甚至亏钱。
那么人民币有没有可能有这种幅度的波动?是很有可能的。
比如,远的不说,从去年11月开始,人民币就是从7.25左右的位置,升值到了春节前的6.7,那么再从6.7下到6.4?看起来也不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和美国基本面的错位,二季度往后,中国继续复苏,而美国经济大概率进入衰退,人民币可能持续强势。

5、什么是锁汇成本?(如何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那么,有没有可能规避掉汇率风险?
有,直接进行锁汇。
简明扼要的讲,现在的汇率是6.88,你现在买入一笔中资美元债的专户,6880万,折算成1000万的美元,管理人和你都预期后面人民币要升值,按照上面的算法,可能会对投资造成亏损,那这时候管理人就可以出面,找一家银行,做一笔汇率远期。
约定好:一年后我有一笔1050万美元的资金,需要以6.88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
那么,这时候,你就成功的规避了汇率的风险,只需要考虑实际产品做的收益情况就行了。
但是和你的专户管理人做远期结售汇的银行,也不是福利机构,我帮你规避了汇率风险,那后面人民币真升值了,岂不是亏在我银行身上?
银行就会找你的专户管理人收一笔“锁汇”的费用:我帮你锁定汇率,后面如果汇率变化,亏损都我承担,锁汇的费用就是我的报酬,如果后面汇率不变、或者贬值了,那我就白赚这笔锁汇的费用。
就这么个逻辑,那么,现在一年期锁汇的成本是多少呢?
大概在2.3%左右。
也就是如果你要规避汇率风险,那么你的成本就是2.3%,你的到手收益率,就是中资美元债专户的产品到期收益率减去2.3%。
如果再说的实际一点,在控制信用风险不下沉的情况下,假如你买一个一年期的中资美元债专户,这个专户买入5-6%收益率的债券(海外的资金成本目前比较高,国内目前宽松流动性下的杠杆套息策略基本是失效的),扣掉1%左右的产品费用、扣掉2.3%的锁汇成本,到手收益率也就1.7%-2.7%之间。
那你买个其他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不香吗?
6、你就说吧,现在能不能买?(哪些人可以买,什么时候买?)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再回过头看最前面的结论,什么人适合买中资美元债的产品?
适合的客群:
第一类,如果你长期拿着美元头寸。比如是做外贸进出口的,账上常年趴着收汇的美元,也需要美元支付结算,不准备全部结汇成人民币的,亦或是小孩准备未来出国留学,每年都购买点美元放账户里的。那么,确实可以考虑参与中资美元债的产品,等于是把美元现金转成美元债产品。
解释:如果你长期手里拿的美元,那么其实你做的就是在美元类资产中,做横向比较,中资美元债、美元存款就都是很好的标的,因为你不需要回过头来换成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你无关。
第二类,你对汇率有认知。如果你手上没有美元,长期拿的都是人民币,准备用人民币买美元债产品。但是你自己对汇率研究的比较深,愿意承担汇率波动,那么,也可以考虑参与。
解释:你对汇率研究比较深,那么你就去买没有锁汇成本的中资美元债产品,你也可以做一把择时,在人民币最强势的时候买入,减少后面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潜在损失,甚至择时做得好,产品到期,人民币贬值,你还可以多赚汇率的收益。
三思后行的客群:
第三,你仅仅是看上中资美元债的高收益率。如果你手上没有美元,长期拿的都是人民币,不懂汇率,仅仅是看重美元债目前的高收益率,准备吃境内外价差,按照买人民币债券产品的逻辑,去买美元债产品。那么,建议谋定而后动,因为汇率波动的风险,有可能得不偿失。
解释:这里就不作解释了。
以上,就是今天小作文的结论了,不再做进一步的总结了。
总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美元加息的末端,中资美元债确实现在绝对收益率很高,随着美元加息周期的结束,后面还有资本利得的机会。
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可能投资的性价比是不一样的。
对于没有汇率概念的投资者而言,还是要审慎,考虑好风险收益比。
完,以上,不作为投资依据,大家有问题,欢迎私信讨论、碰撞。
轻创业,互联网创业,官方网站:ruyikt.com,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mengleyuan.com/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