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庚桑楚》篇以及在《徐无鬼》篇两次对未来的社会做出了预测。
在《庚桑楚》篇,借这个庚桑楚之口对他的弟子说,天下大乱,必起于尧舜之间。千世之后,人与人相食也。
天下的祸乱,天下的祸患,根源是在尧舜推行这种有为而治引起的。如果一味的推行这种有作为的管理方式,引导人们不停地向外追求,那结果就是千世之后,必有人与人相食。必定是人吃人的社会。
这里面的千世之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并不单单指的是一种时间的概念,人们被外在的假象一层又一层的迷惑了,每迷惑一层就是一世。现在有个成语叫恍若隔世,认知与认知之间,每一层认知就是一个世界。按照世人给我们制定的那种标准,刻意而为,这样的结果就会误入歧途,迷惑得多了,就叫千世之后必定会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当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一层一层地被误导以后,人们没办法回归到根本上去,所以都会自相残杀。
在《徐无鬼》篇尧的老师许由在路上慌慌张张的赶路。这时候遇到了啮缺,说:你匆匆忙忙往哪里去啊?许由说我要离开尧,我要离开我这个学生。因为他在推行所谓的有为而治,将来一定是留下笑柄的。我作为他的老师,将来也难免被天下人嘲笑,按照他这样的管理,千世之后必有人与人相食。还第二次提到了千世之后必有人与人相食。
庄子认为,人们迷惑于宇宙,形累于太初。但是一定会有一个得道的圣人来指引我们,来唤醒我们的觉知。在《齐物论》篇,他是这么说的:方其梦也又占其梦也。梦中又占其梦也。这个世界,仿佛就是一层一层的梦境,此名为‘吊诡’。万世之后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旦暮遇也。也同样这个万世也是指的揭开了层层的迷雾,层层的认知面纱以后。一遇大圣知其解者。如果人的内心一旦觉醒,就是身心灵合一。
我们心中的那个大宗师,我们心中的那个圣人,就被唤醒了。能够化解这层层迷雾,能化解这层层的认知障碍。
旦暮遇也这个‘旦暮’旦指的是白天,暮指的是晚上,也就是庄子《齐物论》要表达的齐梦觉。
对于一个觉醒的人来说。白天和黑夜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他能够把梦里梦外合一了,也就是说,他出于一个全面的觉醒,没有所谓的梦境了,没有所谓的白天和黑夜,这样的人就是圣人,他能够指引我们迈向光明。指引我们回归生命的本源。
尧凭海内之政往见四子邈姑射之山,而尧把天下治理的差不多了,觉得干得很不错,然后到姑射山上去见这四位高人,也就是许由、啮缺、王倪、被衣这四位老师及师爷。窅然丧其天下也。当他见了这四位高人以后,他才意识到,这往外一层一层追求的那么多的东西,包括天下,原来都是没有用的,都是虚幻的。对于生命的供养来说根本不需要。
姑射山的神人,他本来就可以吸风饮露,不食五谷,一个灵性觉醒的人,他的生命的供养。完全来自于精神的运化,那么天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无用处的。
这也在告诉我们,真正的道,它是为道日损的,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我们一点一点的活减法,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我。
好,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轻创业,互联网创业,官方网站:ruyikt.com,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mengleyuan.com/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