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中的“三难”是困扰百姓的陈年老伤了,而这个病要除根只能从创业难开治,这一难不除,就业难就无从谈起。

创业需要能力,需要勇气,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空间。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勤快的农妇被允许挎篮子卖自家的鸡蛋,她就愿意多养些鸡,如果销量更好,他儿子就会和他一起干,可能就会办个养鸡场,他就不会进城进厂找工作,还会请几个工人,养鸡场会消耗粮食饲料,还会需要新品种……多个行业领域都会获得订单。这一切就是源于卖鸡蛋被允许开始。举这个例子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理解,卖鸡蛋怎么会不被允许呢?改开前私卖物品还真的有罪。

推而广之,经济繁荣和产业发展都是类似逻辑路径。所以就业难是因为无业可就,无业可就是因为企业失守,创业艰难。

我在至少二十年前就想,大量扩招大学生,看似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实则让年轻人就业面更窄,他们大学毕业,不可能再去种地搬砖端盘子打螺丝,社会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学校扩招可以作为缓冲,但不可持续,留出时间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发展。 事实上那些年也确实形成了协同互动,各项新技术企业雨后春笋,互联网行业蒸蒸日上,高等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人才保证,同时,企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满意的工作。这种良性互动也提高了整个社会各行业的景气值。这种良好局面,其实正是改开的结果,改开最核心的成果和价值并不是建了深圳浦东,而是放松管控,释放资源,让出空间,让创业的种子萌发生长,直到开花结果。出现了一批世界级企业。

随着宏观形式的变化,各行业似乎都在按某种既定的套路萎缩,有硬的,有软的,走的走,关的关,市场主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创业本不易,守业更艰难,随时等待着遭遇天雷滚滚。所以,就业市场快速失衡:技术型企业萎缩,高学历劳动力失业,继续读学位缓冲;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断档,无人可用。

归根结底,是出路太少了,不仅是大学生,从出生就开始抢资源。总是说人口多,难道勤劳善良聪明的中国人不是巨大的资源吗?人的创造力被遏制,反而成了他人眼中的负担被嫌弃,一切无理无能都可以归结为人口多,负担重,国人似乎都是被别人白养活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解决之道。但是,看这架势,谁还敢有什么念想呢?大势已成,短期是无法反转了。创业创新是人类的天性,就像种子,环境合适就会发芽,之前四十年为什么不用喊这个口号?不但不用喊,拦都拦不住。

既然敢选这条路,那就大胆走下去,拭目以待吧。不过对个人来讲,也不能完全干瞪眼看着,为一家老小备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