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 风

1997年的今天,我随我们行业的河南省考察团来到了美国纽约。下午,在参观了那个以后被本拉登撞倒的双子星大楼以后,导游就带我们到唐人街去就餐。

坐下来后,导游才告诉我们,今天是美国仅次于圣诞节的一个重要节日——“感恩节”。

记得那是一家台湾人开的餐馆,我们去的时候那个老板已经喝得酩酊大醉,阴差阳错之下,把本来没有安排我们吃的火鸡也端上来了,并且,拿出一壶法国白兰地。呵呵,他迷糊了,我们就幸运了。其实,我是不会喝酒的,但我坐在里面,怕过一会他酒劲过去再把酒拿走了,就说,快拿过来叫我也尝尝这个“进口货”啊。

那天晚上,大家也都喝得差不多了,说说笑笑,好不开心。白白吃了火鸡,又喝了一大壶法国白兰地。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呵,竟然忘了感恩节是个什么玩意儿了。

最近,因为写这一篇文章,我又查了“感恩节”的相关资料。原来,那是在1860年,第一批坐船到达北美洲大陆的欧洲人,在他们刚上岸时候,疲惫不堪,饥寒交迫。当地的土著人没有排斥他们,反而倒雪中送炭,送来了火鸡土豆等去接济他们。后来,美国人为了对土著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就特别设立这个“感恩节”,也叫火鸡节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美国人是真的感恩当地土著人吗?实际上,在1671年,他们就开始了对土著人恩将仇报的灭绝性大屠杀,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就“印第安人”这个像日本人叫我们为“支那人”这样的称呼一样,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今天,我不想去考究和议论这个节日本身的是是非非,只是感觉我们中国没有这样一个节日,而西方这个洋节,即使仅仅提出一个“感恩”的口号,应该也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今天,我就借美国人的“感恩节”,把西方人的感情世界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揉到一起,来一个“乾坤大挪移”,絮叨絮叨就权当是再来一个“华山论剑”。

我拿出窖藏的杜康酒,准备和大鼻子的感情世界碰一杯,聊一聊我认为那些是非常有意思的事。非常幸运,也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先后到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的欧美、日本和落后的中亚、东南亚还有那个神秘的朝鲜等。大多数出国旅游的人都是走马观花,看看景致而已。我自己感觉,我是一个喜欢观察,喜欢思考的人,喜欢尽可能地去感受不同国家和不一样风土人情,乐趣而已。

多年来,通过和西方人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以及间接的了解,更有各种途径的学习查阅,我收集了不少关于外国人情感世界的一些资料。通过整理,我想拿来和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和近些年我们国家、民族的感情变迁来作一个小小的对比。

首先,讲一个我亲耳所闻的事情。我南方的一个朋友小C,在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就去了欧洲的西班牙做生意。在那里,他雇用了一个女翻译,那是个白人女孩子,二十出头,风姿绰约,非常罗曼提克,在那个“自由自在”的国度里,不久,这个女孩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他的小情人。

有一天,她的母亲突然遇到车祸去世了。西方人的丧事非常简单,在把尸体火花当天就等于是把丧事办完了,这样的风俗当然也可以理解。谁知道到了第二天,那个小翻译就照常去上班了,呵呵,母亲去世,一天也不请假,这倒可以理解,敬业嘛。接着不可理解的事情发生了,她竟然提出,现在要和老板上床去“交流交流情感”!

小C这个中国人受不了了,他长时间眼乜斜着她,就是不吱声。呵呵,“皇帝不急太监急”呀,她拿着西方人那个腔调说,你为什么用这样的眼光看着我?朋友说,你呀,你妈妈刚刚去世,连我都为你难过,你怎么还有这个心情啊!

这就是西方家庭,亲情的淡薄竟然如此,不说登峰造极也是“出类拔萃”。我听朋友讲了这个故事,当时真是瞠目结舌。

其实,这些所见所闻,仅是西方感情世界”的冰山之一角耳!

暂且不提这个在中国来说是惊天动地的生离死别,骨肉分离这样的大事情了,就说说在平时家庭生活中的常事来看这两个世界的对比吧。

那一年CCTV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手陈红那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道唱哭了多少观众。说明我们现在这一代已经不缺吃喝的中国老人对子女的要求也就是一个“常回家看看”而已。

2019年,我携夫人到日本旅游。日本虽然地处亚洲但在当今世界国家类型划分上,已经属于西方。

女导游是一个中国东北人,在日本留学以后就近嫁了东瀛。她在车上给我们讲了一段日本人现在的家庭生活情况。

中国姑娘,日本媳妇,结婚以后,她还是学着我们中国媳妇的样子和公公婆婆相处。节假日来了,他就约“鬼子”老公一起去公公婆婆家里看看,实际上不就是送送温暖嘛。

第一次呀,新媳妇到家看公公婆婆了,人家非常热情。据我所知,现在的日本人是最讲礼貌的。可第二次就不一样了,以后更是冷冰冰的,而且,去了还得自己拿吃的,进厨房自己做,自己吃。

这个时候,老公开口了,说媳妇啊,你第一次要求去老人家里的时候,我是不想打击你的积极性呀,日本和中国风俗不一样,这公公婆婆,压根就不欢迎我们去看他们,你去多了人家就认为是打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不光是儿媳妇,儿女也是一样的,都是不可以经常光顾老巢的,除非是他们打电话说想我们了。

车上当时就有人说,中国人现在的儿媳妇不正是巴不得这样把老人甩了呢。导游说,对了,这就是日本。

说过了家庭,我们再说说朋友之间吧。

2019年,我和老伴在深圳观看了国际乒乓球公开赛,结束以后我们就去了香港。香港的女导游牛B轰轰,一副洋洋自得的奴才相。俺老俩一致的看法是香港人对大陆人还没有台湾人更有人情味一些。

车上,牛B导游侃侃而谈,说香港人早就已经彻底的融入了西方的生活,比如大陆现在什么最时兴,是请客吃饭最时兴吧,特别是官场的官员,喝酒那可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请客吃饭”这个名词在在香港已经销声匿迹了。香港现在不论什么人,如果一起吃饭到哪里都是AA制,在家里也是一样,吃完饭主人就主动公布账单了,几个人三一三剩一,然后就AA,当场结算兑现。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说香港人这样有钱还这样薄气呀,也有人说这样也好,谁也不欠谁嘛。

导游又开口了,说现在香港的AA制,不光是时兴还是时髦呢,特别是年轻人,年轻人不光吃饭,就是喝咖啡,唱歌跳舞、打球什么的等等都是AA制。现在年轻人最时髦的一句话就是,干什么去了,AA去了!

以上这几个小花絮,也算是我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里面应该可以看出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家庭和朋友相处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和我们中国的不同,应该可以达到一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吧。

好,我想把话题再转到东方,转到我们自己的感情生活中来说道说道。

关于这一方面,我感觉仅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够了。

我们出生在解放不久的这一代人,过去经常讲的就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但在小时候还是吃了不少苦的,比如我吃过榆树皮捣成糊糊烙的饼,还有玉米包煮了以后那个沉淀物烙的馍叫淀粉馍等。

但我是个独生子,当然就是家里的“重工业”了。爷爷死得早,奶奶、父母亲从小对我那是百般的宠爱。小时候讨饭长大的母亲哪怕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最大限度地呵护我。我记住了她那时候说的一句话,对我是“嘴擒住还怕牙挂住”啊。五个妹妹更是让着抬着哥哥。在那个村里人人都是食不果腹的年代,家人对我的特殊关爱从小就刻骨铭心并叫我背了一辈子的良心债。

一句话,那就是得到了全家人的爱,理由当然的就是一辈子的感恩不尽。我不想去感受美国那个自相矛盾的感恩节,但我却永远记住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写过一篇《今天是母亲的生日》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母亲去走亲戚,人家给她烧了一碗鸡蛋茶,打了两个荷包蛋,当时在农村那可是最高的招待。她吃了一个,同时还想着我这个宝贝儿子。她就想了个办法把亲戚出脱出去了。人家一出去她就赶快把手伸到茶碗里把另外一个鸡蛋拿出来,装到衣服口袋里拿回家叫我吃了。

我今天不想再去描述那些叫人撕心裂肺,感慨万千的旧时情节,也不想再去回忆老人去世时候那个骨肉分离,撕心裂肺的感受。

因为要想和西方人去理论理论情感世界,今天就暂且封存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而是破天荒地想“控诉”一把父母给我留下的痛苦!不过把话得先说在前头,我的这个痛苦的原因虽然是因为他们,其实也怪不得他们。

我的父母是在二十年前同年去世的,在过三周年的时候我把两个人的祭日也合在一起在农村老家一并办了。

那时候,我的事业已经是顺风顺水,我看着家庭的不断变化,对照过去和父母一起在农村生活的不易,我思绪万千,特恨老天不公,那么勤劳善良的人该享福的时候却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转身我又看了看我自己那已经衣食无忧、幸福快乐的一双儿女,就撰写了一副对联:

岁月峥嵘始凝就撕心情感

换了人间再不酿裂肺苦酒

我找到我县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朱义方哥哥写了这一副对联,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不知就里,竟然还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我的结论。

过去那些叫人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感情原来是在那些少吃缺穿,那些特殊的岁月里才可以产生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感情将一去不返,将永远的定格在我们这一代身上了。

在父母三周年祭奠礼结束以后,我坐上车准备回县城了。打开了车门的玻璃,当我看见一群侄儿等亲友向我招手送行的时候,我又想起来父母当年在老家门口送我上学,送我上班的眼神。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而悲声大放。十几公里的路程,不论我自己怎么努力始终也没有止住哭声。同车的丈母娘和跟我开了多年车而情同手足的司机小王甚至都没有劝我一声,因为他们知道我和父母的感情,劝说那是无用的。

奶奶和父母的遗像都是他们生前我给他们拍照的,后来我在电脑上合成在了一起,做了六个相框,姊妹一人一个。妹妹们都把老人的遗像挂在墙上,唯独我不敢挂出来,除了过年过节拿出来烧一炷香以外,平时就是藏在眼看不见的地方,因为虽然他们已经去世了二十年,但时间还是挡不住我的眼泪。

现在最让我痛苦的不光是对老人的思念而是他们在有生之年我没有尽到的责任和孝道而后悔不已。我想到那时候我是真有条件叫他们更好的享受晚年而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这个痛苦可半点也不怨他们,这个心结恐怕自己一辈子也解不开了。

花絮般的这些小事情,两个世界两种现象摆在一起,想必人人都已经一目了然。

我想再简单的剖析一下东西方感情世界不同的原因。

在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摇摇晃晃,盛盛衰衰,最后就一个儒家思想占了统治地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忠 义 礼 智 信这“三纲五常”的思想根深蒂固。历朝历代就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勤俭持家,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关于这一点我不想再去浪费过多的笔墨,因为我们自己太了解自己了。

根据我看到的公开报导,更是我“走万里路”所了解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对于西方世界为什么亲情这样淡薄这个问题,仅仅通过对发达国家经济运行制度的认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找到圆满的答案。

育儿和养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孕育和产生感情的重头戏,可发达的西方国家在这个方面恰恰是“掐头去尾”。

发达国家的福利是在娘肚子里就开始享受了,妈妈怀孕以后实际儿子就领到了津贴。幼儿园的费用全部都是国家负责的,并且都是全托。然后就是免费上学接受教育,儿女大学毕业以后马上就就业了。

西方的母亲许多都是在家专职照顾子女上学的,等孩子就业以后才去工作上班。我在日本听那个导游说她婆婆是四十多岁才上班去当教授,一下子干到了快八十。像美国那个老妖婆佩洛西就是孩子长大以后离开家庭,四十二岁才上班步入政坛的。这样的形式生儿育女,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同时你说自己这样轻轻松松做爸爸妈妈,和我们中国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更要集中全家之物力财力,过去是含辛茹苦,现在是竭尽全力,无微不至,牵肠挂肚来相比。不用多说也能明白和孩子这样的相处接触能有多少爱,哪里还有骨肉感情之说呢。

我还是在那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面才看明白,人家主要的任务不是节衣缩食攒下钱来供孩子去“985”和“211”,而是集中力量去开发儿子的智力和创造能力。

再说养老,在西方,刚退休的人那是最有钱的,但他们不会立即停止上班,除了旅游,大部分人都会再找一份工作。人家这时候上班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充实自己的生活,有利于延年益寿。我们去日本那一次坐的旅游大巴,开车的那个老头已经七十八岁,听说八十多岁开大巴旅游车的也不在少数。我在车上跟他开玩笑说,你的,“山本七十八”的干活,嘿嘿,开玩笑呢。

退休老人要是真的快老透了,生活又不能自理,到了这个地步,同样的还是不需要儿女的伺候和照顾,因为养老院就像自己家一样舒服并且还有专业的人员负责护理,最后就等着寿终正寝了。

这样的形式,这样的生活,你说这老年人驾鹤西去,灰尽烟灭,他的儿女们会像我们中国这样生离死别肝肠寸断嚎啕大哭吗?

说过了生死,我想再调侃一下婚姻。

听一个朋友说,我们中国现在的婚姻真正能白头到老的只有50%,而这50%里面又有50%是同床异梦的维持型夫妻。

朋友这个说法我感觉有点夸张,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危言耸听。

西方人的婚姻观念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离婚率也是很高的。在我们中国结了婚就是亲人,离了婚大部分都成了“敌人”。人家不能说对待婚姻是随随便便,一般都是好说好散,不是夫妻了但好多人还是朋友,还是合伙人,还会互相帮助,像我们这里离了婚以后就是“仇人相见 ,分外眼红”的现象是很少的。

究其原因还是制度和生活的观念不同。因为儿子的养育和老人的赡养都是那么的容易,不像我们这样的难以割舍,所以来一个“说走就走”的离婚进行曲也就是家常便饭了。

两个世界这七七八八的事情讲完了,我想再去梳理一下,再去探讨探讨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

我的感觉,中华民族的感情世界是丰富的不能再丰富了。真情实意难能可贵,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爱,不能没有友情。如果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没有了,还要金钱干什么呢。

我经过了父母去世以后无休止的思念和自责,竟然产生了一个“畸形”的感受,那就是,感情是好东西,也不是好东西。亲人去了,衔着对儿女的爱,他们一走了之,撒手人寰,却把思念的痛苦永远的留给了儿女们。

亲情离不开,友情也是离不了。

也许因为我一路走来一直是生活在集体里。可以这么说,人这一辈子的快乐,是一半在家里,一半在外面,也就是和大家在一起。

我是离不开朋友、同学、同事、大家的。事业工作中的快乐大家共享,自己的私事互相帮助。比如我有十来个知心的好朋友,我这一辈子家里办了多少的大事小事,我从来都没有感到发愁过,原因就是我有许多替我操心的好朋友们。

上面说到请客吃饭的问题,我忽然想到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吃饭发生的一个小花絮。“大汉鱼庄”的一鱼三吃做的真好。大家都是啧啧称赞,吃到一半,我想趁机把账结了,因为前几次都是人家结账,我都不好意思了。我给在座的大伙说,这鱼做的这么好吃,我得去问问这个厨师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谁知道,刚走到雅间门口,就有两个朋友同时拉住了我,说,知道你是去干什么的,怎么会让你结账呢。

回到家里和老伴说了,老伴说,老是叫人家掏钱多不好意思。不过你也表达了,人家又这样风趣的戳穿了你的“阴谋”,哈哈一笑,应该是任何人都开心啊。

我感觉,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请客吃饭的朋友之道。

忽然又感觉到了西方世界那个AA制的苍白,忽然又理解了AA制的轻松和互不相欠。

我们聊了东西方各自感情世界表达方式的不同,又想再去理论理论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错了,全部的写错了。既然东西方这个两个世界的感情方式是历史原因和现在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的,那就没有必要去理论哪个好,哪个不好了。

所以答案就有了,那就是没有答案的答案。

其实,感情世界和政治制度是不关联的,起码是关联不深。这截然不同,泾渭分明的两种生活方式各有千秋,是既不矛盾也不冲突,更不存在你是我非。各自感情世界的发展更没有理由在这个领域发生冲突,但这两条线永远也不会在任何点上进行交汇。

我的感受是既珍惜中华民族感情的血浓于水情深似海也羡慕西方风俗的那个轻松愉快,坦坦然然。

最后,话又回到自己。

我和我父母之间那撕心裂肺的感情是在那个特殊岁月里铸就的。等到我们也做了父母,家庭已经不是从前的家庭了。我们从农村走出来双双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就已经差不多是从人间到了天堂。

但刚刚走进城里生活的时候还是比较拮据的。记得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去喝羊肉汤,他戴的红领巾蘸到碗里了,回到家里当然需要洗一下,但他横竖就是不叫洗,说我戴着红领巾还得再闻闻这个羊肉汤的香气呢。

孙子辈出生了,人家才是真正的城里人了。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已经今非昔比了。老母亲当年从她那个不干不净的衣服口袋里拿出来的荷包蛋,一直叫我魂牵梦绕,这个事情我每每和人说的时候,很少能说到头而不掉眼泪的。这样的鸡蛋啊,现在肯定是不敢再拿出来叫孩子吃了,就连现在这干干净净喷喷香的炒鸡蛋还得哄着、撵着叫他们吃呢。

短短几十个春秋,全然已经换了人间!

强化了物质基础,弱化了感情的世界。

前几年我在日本听说,过几年松下电气公司研制的那一种比人性化还“人性化的“机器人保姆”就要下线了。如果真是那样,届时,这个神圣的“感情世界”将会再一次被颠覆的七零八落。

儿子已经成年,成了新的一代。前年,儿子给我们老两口一个人买了一双“耐克”鞋,说这个鞋穿着可得劲了,就是有点贵,300多一双啊。穿出去了别人才告诉说 这个鞋可不是300多而是900多呀。

我们明白儿子的“谎言”,他是以这样形式表现自己的孝心,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因循守旧传统观念的“劝告”。

其实,我们已经够“与时俱进”了。我们已经学会了改变,一般不会再用过去的眼光要求现在的年轻人了。

那天我们和儿子闲聊,提到他的爷爷奶奶,我说只要一想起他们我就不知道有多少的愧欠。我说你这样的对待我们,可以说按照我们自身的条件,能享受的我们都已经享受过了,我们百年以后你有什么愧欠?应该连一点愧欠都没有了。
写在最后:

转了一大圈,又拐了一个弯,话又说回来了,以上的这些事实已经证明,东西方这两个感情的世界,因为物质文明的逐渐接近已经在悄悄地融合,潮流不可逆转,

珍惜和留恋过去那金子一般感情世界的同时又开始去拥抱另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未来世界,这样的机遇是多么的美丽和荣幸。

见证这一段历史的人,就是我们,也只有我们这一代人。

2022年11月24日